您的位置: 蕭山網 >  新聞中心 >  蕭山新聞 >  文教衛(wèi) > 

6地15個遺址跨湖橋文物首次同臺亮相 《八千年的回響——跨湖橋文化命名20周年成果展》開展

[ 文教衛(wèi) ]    
2024
08-05
08:24

今年是跨湖橋文化正式命名20周年,8月3日下午,《八千年的回響——跨湖橋文化命名20周年成果展》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

跨湖橋遺址距今約8000—7000年,經1990、2001、2002年三次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尤其是獨木舟及相關遺跡的發(fā)現,對世界舟楫文化研究影響深遠。

2004年12月17日,因跨湖橋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豐富的價值內涵,正式命名“跨湖橋文化”,成為杭州、浙江乃至中華文化史的重要篇章。遺址中的中華第一舟、最早的漆弓、最早的耜耕農業(yè)、最早的原始紡織機等,成為中國東南沿海輝煌史前文化的標志性符號。

二十年來,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作為跨湖橋文化保護、展示和研究的學術平臺,功能建設日趨完善,遺址原址保護工作有序推進,社會服務活動日益豐富,學術研究成果碩然。為進一步厘清跨湖橋文化的分布范圍,省考古研究所考古發(fā)掘工作持續(xù)推進,在文化源頭與走向、區(qū)域特征和分期等方面均取得新成績。

本次展覽系統(tǒng)梳理了二十年來浙江史前考古新成果,是對跨湖橋文化研究、保護和發(fā)掘成果的亮點展示,對于深入挖掘浙江文化根脈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首次將杭州、紹興、寧波、臺州、金華、衢州6地15個遺址出土的跨湖橋文化遺物同臺呈現,展出文物258件(套)。

展覽分四大章節(jié)。第一章節(jié)“勇立潮頭——跨湖橋文化命名”,主要講述跨湖橋文化的命名過程、跨湖橋遺址的概況及跨湖橋文化的定義和遺址分布。第二章節(jié)“百舸爭流——20年跨湖橋考古新發(fā)現”,主要展現隨著考古發(fā)掘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新的跨湖橋文化遺存被證實存在于上山遺址等15個遺址中,通過介紹這些新的跨湖橋文化遺址加深大家對跨湖橋文化的認識。第三章節(jié)“浪遏飛舟——20年跨湖橋文化內涵新認識”,從跨湖橋文化的區(qū)域類型、跨湖橋文化發(fā)展變化以及跨湖橋文化的源和流等方面,闡述跨湖橋文化新內涵。第四章節(jié)“勠力同心——20年跨湖橋遺址建設新成果”,從博物館的建設、遺址保護、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回顧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一路取得的豐碩成果,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實現質的飛躍。

展覽開幕式后,跨湖橋遺址第二、第三次考古發(fā)掘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為觀眾帶來《跨湖橋遺址與跨湖橋文化》講座,就跨湖橋文化的內涵特征、歷史成因、文明因素、成就地位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3日。市民可以前往免費參觀。



來源:蕭山日報  

作者:文/記者 何可人 李霖達 攝/記者 何可人  

編輯:湯圣潔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