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蕭山網(wǎng)首頁 > 益農(nóng)網(wǎng) > 黨建園地 > 正文內(nèi)容

“青廉說”⑥ | 楊時:廉潔的脊梁,不倒的靈魂

時間:2022-08-09 10:32:33   來源:蕭山網(wǎng)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diào):要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jiān)督,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成為黨和人民忠誠可靠的干部。

為大力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加強對年輕干部從嚴教育管理監(jiān)督,益農(nóng)鎮(zhèn)紀委、組織、宣傳、團委聯(lián)合推出90后年輕干部廉潔文化宣傳專欄“青廉說”。專欄結(jié)合“妙語連珠”社團活動開展,年輕干部通過閱讀《蕭山清官廉吏》,解讀蕭山歷史上清官廉吏的生平事跡,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表達對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從政的看法和體會,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錘煉履職本領,強化使命擔當,貢獻青春力量。

第六期主講人 施水芳

蕭山區(qū)益農(nóng)鎮(zhèn)機關(guān)文書

https://mp.weixin.qq.com/s/caamMvM-6C_DAAKJVgxY2g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這是一副流傳甚廣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以秋菊明志,淡泊名利,寧靜處世;下聯(lián)以梅花為喻,潔身潔己,貧而樂道。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磨練出無數(shù)心存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為我們靈魂深處帶來陣陣清風。今天我要講述的人物楊時就是其中之一。

楊時祖籍并不是蕭山,但作為北宋縣令,他首筑湘湖,成為百姓傳頌至今的“好官”。正史載:“楊時歷知瀏陽、余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解民之苦,是楊時為官的準則,在蕭山任職時,正值4月鬧春旱,為了解決旱災,他下定決心開筑湘湖。楊時一方面向朝廷申請建湖錢糧,一方面制定實施“湖田補償”、“以工代稅”等政策,兼顧了湖田所有人的利益。開筑湘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當時解決了老百姓農(nóng)田灌溉問題,如今又成為蕭山的“母親湖”。

楊時一生清貧樂道,清正廉明。致仕還鄉(xiāng)時,按慣例可得官絹200匹、白銀300兩頤養(yǎng)天年,但楊時堅辭不受,兩袖清風而回。楊時在家鄉(xiāng)生活也十分儉樸,“雖蔬食脆甘皆可于口”,“雖敝廬優(yōu)屋皆可以托宿”。楊時一家三代有10人榮登進士,當子孫們走向仕途時,楊時又反復告誡兒孫要廉潔奉公,“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緣三釜慰親歡”。

圖片

嚴格自律,清廉之始。近年來,不少年輕干部被爆出腐敗和作風問題,他們都存在學識高但閱歷少、思想活但經(jīng)驗少、精力旺但沉淀少的問題,本有著大好前程,卻一個個倒在了“貪欲”的門前。

楊時的精神讓我深有感悟:廉潔是根脊梁,支撐著一個不倒的靈魂。作為年輕干部一定要秉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態(tài)度,我將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堅守清廉之始的底線,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本站編輯:朱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