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記憶 | 張午杰《一個八零后對聞堰老街的記憶流水賬之舊時昨事》
更新時間:2021-06-23 11:45:00 內(nèi)容來源:
“蕭山聞堰”微信號開辟“老街記憶”欄目,將“尋找老街記憶”聞堰老故事征集大賽中優(yōu)秀作品進行選登,與大家一起分享聞堰老街的故事。希望當下一代問起時,我們還能道出舊聞堰的點滴,留住專屬于這條街的人文情懷。
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張午杰的《一個八零后對聞堰老街的記憶流水賬之舊時昨事》。
聞堰老街的記憶,映入眼簾的,就是塘埠頭,塘埠頭的記憶首先留在了石板路上……媽媽用那二八大杠(二八大杠,是對早期的一款自行車的稱呼。所謂二八是指車轱轆28英寸,故名二八。大杠是說車子帶有一條黑粗的橫梁,可以坐人、可以載物,稱為大杠。這種自行車在七八十年代相當流行,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當年結(jié)婚四大件之一——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載著我,起初用竹篾制作的專用坐騎,直立于大扛上,布條一系,幾塊海綿或者棉花布一鋪,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寶寶座椅的專屬位置了,兩腳分開與大扛兩邊,兒時期待的旅行就此興奮雀躍;稍大以后,大扛上斜著坐,至今腿麻酸爽的感覺記憶猶新。塘埠頭是一個心臟地帶,兩邊就是各式各樣的商鋪,當然,要說記憶中的石板路還是兩邊的店鋪,面店、包子、糖果,還有一位叫麻婆的理發(fā)師……
塘埠頭另一個的記憶就是買糠買豬仔,無論是聞堰本地人民還是錢塘(現(xiàn)在的袁浦)人,坐渡船過渡到這里,大大小小谷糠堆得到處都是,數(shù)量少的,二八大杠左右各一袋,上面再一袋,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應該是超載了吧。數(shù)量大的,用鋼絲車(一種人力車,兩個鋼絲輪子,木結(jié)構(gòu),底下和兩邊用竹片制成,兩根手腕粗的拉桿,輪子可以根據(jù)物品輕重前后調(diào)節(jié)),吆喝聲不斷,夾雜著小豬仔的嘶叫聲,小豬仔用籃子裝,一種用竹片編制的裝大物件的筐。
塘下有個新華書店,兒時的新華書店只停留在新華字典、宣紙、毛筆、漿糊和桃花紙,其他印象不大,最有印象的還是桃花紙。(桃花紙是明清時期始作于浙江開化地區(qū)的一種水印紙,它比普通毛筆書寫紙潔白,有韌性、半透明,可用于拓碑、印刷、書畫,過去民間常用于糊窗戶)當然,我用來做風箏,隔壁婆婆做箍箱(一種用來祭祀的用品,箱子狀,里面放紙元寶,用竹篾作為框架,外面貼上彩紙),然后去討要竹篾,王字型的風箏骨架用棉線團扎緊,糊上桃花紙,用書本紙一個圈一個圈互相套環(huán)變成風箏尾巴……
再后來的塘邊上的漁具店,記憶中還是那個三節(jié)釣,一種用竹子做的三節(jié)的釣竿,那時擁有這樣一根釣竿,需要攢好長時間的零用錢才能得到,如獲至寶的天天擦拭,锃光閃亮……
聞堰的六角亭子,更是地標性建筑了,六角形的涼亭見證了那個時候的聞堰,忙忙碌碌的人們和不斷拔地而起的現(xiàn)代建筑最終掩蓋了亭子,只能在泛黃的照片中才能看到那個時候的歲月片段了。
落在時代里的林林總總,就如錢塘江的浪潮,一浪一浪隨著改革的風,隨處飄散,落在時代里的記憶,就像留在口中的蜜,絲絲綿密,是心尖上的朱砂痣,是一代代人的白月光。時代的步伐,奔流著又篆刻著你我的記憶。你話著舊時,而我話著昨事。
作者: 通訊員:編輯:徐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