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蕭山網(wǎng) > 樓塔網(wǎng) > 樓塔故事 > 正文

將詩歌寫在仙巖大地,蕭山樓塔行吟記與君共賞

更新時間:2024-04-19 15:23:46    內(nèi)容來源:黃亞洲工作室   

今天

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是

黃亞洲寫給樓塔的

組詩 蕭山樓塔行吟記


1、在樓塔鎮(zhèn),聽“細十番”

一條純粹的中國河流,流過

琵琶、大胡、揚琴、板胡、月琴

如此的浩浩蕩蕩

十六位樂師,用他們的手指,終于把音符

彈上了我的雙頰,凝為淚珠


這是曲牌的聯(lián)奏

這叫“細十番”,中國式的河流

或者叫做,中國式淚水的

起承轉合


是樓塔鎮(zhèn)的名醫(yī)樓英,當年上京給皇后看病

忽然在明代宮殿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走失的曲譜

大喜過望,帶回樓塔

原來這南宋的好音樂,沒給蒙元的馬蹄踩碎


一條激越奔騰的河,跨過元朝,流到樓塔

浙江百藥山下的一個小鎮(zhèn)

一個叫樓英的名醫(yī),醫(yī)治了漢家國樂

他開的方子,

是樓塔人的虔誠、執(zhí)著、意志、傳承

是一條大河的漩渦與瀑布


現(xiàn)在,讓我用手絹,揩去臉頰上的音符

讓我傾聽大宋與大明純正的抑揚頓挫

讓我知道,

抖顫在大胡、二胡,板胡上的那條弓弦

是漢家真正的脊梁骨,柔弱得

隨時要斷,卻又永遠不斷


就如黃河,可以改道,但永不骨折

有時候,從曲譜上昂起頭來

那就是中國樓塔


2、斜爿塢村:一口催生雙胞胎的泉

有點后悔,在那個“只生一個好”的年代里

沒來泉邊結廬

那個年代消息不靈通,那個年代,我

就該認識這個村里的某位朋友


那個年代就該選定此泉,每日

提桶舀水,淘米、洗菜、泡龍井

不僅我來駐村,新娶的老婆

也須同來


那個年代,唯有生雙胞胎,才能避過責罰

雙胞胎多么有趣

若有酒窩,也一連四只


感謝斜爿塢村的俞氏先祖,從南普陀

請來一尊觀音

仿佛,這泉,直接流自凈瓶

自九十年代以來,泉邊就生了十一對雙胞胎

甚至還有一個三胞胎,這說明

觀音娘娘特喜歡這個山村,送一對添一個


蕭山是我祖籍地,我當年怎么就消息閉塞

沒在此報個臨時戶口,結廬半年

讓娘娘每天給我說句佛謁

然后,舀碗泉水,飯前吞服


這樣,我女兒就會有個姐姐或者妹妹

如今做制片人也不用那么辛苦,一副肩膀

要擔兩個人的工作量

我在那個年代,很多地方,都吃錯了藥


3、百藥山,重興寺遺址

舍宅為寺的故事歷來不少,這山里又有一個

重興寺,當初叫重興書院

乃東晉玄言詩大家許詢的隱居之地

許詢隱居更遠的地方之前,便把他玄言詩里的佛祖

直接請到了家里的中堂

他磕了個頭,離開

這是大雄寶殿,佛祖您住我不住了


現(xiàn)在夏雨淅淅瀝瀝下著,山路有些泥濘

不知在那些茅草與荊棘的根部,是否還能覓見

許洵、王勃,以及釋迦牟尼的足???

佛祖,你今天只給我一些雨滴

木魚敲在傘面上


我不是舉一把雨傘,是舉著一支

東晉的寶幢

在茅草與荊棘的根部,有些東西

不知還能否繼續(xù)出土?


當?shù)剜l(xiāng)賢會的朋友告訴我

復建程序,如同今日之夏雨,還在淅淅瀝瀝走

這種期盼,或許是許詢玄言詩里的一個隱喻

有時候,咋猜也猜不透

有時候,剎那間,蓮花怒放


到那時,我要舉一頂真正的寶幢站在這里

與五百羅漢并肩,當然

五百羅漢,皆是眼前的茅草與荊棘

他們搖擺了好多好多朝代之后,決定正襟危坐

專心做事,成為鄉(xiāng)賢會的一員


4、湯團廟

認定,以最簡單的生活常識制止最瘋狂的邪惡

是一種天大智慧


認定,湯團搓完是可以從背面扔出的,可以

準確進入鍋蓋上那個小圓孔的


認定,搓湯團的老大媽是可以每天掙點小錢,也可以

偶爾,說出一句驚天動地的道理的


認定,這位路過湯團老大媽的沖天大將軍黃巢

那一刻突然面紅耳赤,從此再不敢一路胡亂殺人的


認定,這是塵世間

一句最簡單最智慧的道理:


“我搓湯團,可以眼睛不看往背后扔,

都能扔入鍋蓋的圓孔

你這位大將軍,怎么就不分青紅皂白一路殺人呢?”


認定,甜蜜的和平,一般都是包在湯團深處的

認定,湯團的味道,最是粘糥而溫暖的


認定,到了杭州蕭山后,就一定要去看看湯團廟

認定,湯團大媽就是觀音化身,或者就是你的化身


你就是搓在動亂歲月里的一粒深藏不露的甜糯

你就是大媽,你就是中國,就這樣認定吧!


5、樓塔鎮(zhèn)的龍尾巴潭

一截龍尾——是誰

揮的劍,斷在了這里?

這塊仙人石,如此的怪異


所以石根下面的水潭,就叫龍尾巴潭

當年東晉的大隱士許詢,在這里

是舀飲,還是濯足?


朝廷幾次要他做大官,都不去

一路南逃,先到蕭山,再到樓塔,直到

看見了龍尾,便知道自己

是要被劍,砍在這里了


在中國,龍的尾巴

最為甘甜


既然謝安也趕來小聚了

釀酒自是少不了的,所以這潭里的水

有了詩的烈度


既然王羲之也趕過來了

鋪紙寫字,那也是少不了的,所以

每次,潭里的尾巴微微一翹

就濕了硯臺


哪怕許詢已羽化成仙,那個王勃

還要趕來追慕,甚至

直接就寫下《詠龍尾巴潭》:

“崔嵬怪石立溪濱,曾隱征君下釣綸

東有祠堂西有寺,清風巖下百花春”


我懷疑王勃是卷起褲腿,一邊坐著洗腳

一邊吟唱的

那個時辰的龍尾,就是他搖晃的上半身


或許,我也怕被潭水濺濕,今天

特意舉著雨傘來看

忽然覺得,人活于世,做尾巴最好

尾巴隨意一動,就勝過一輩子的

搖頭晃腦


作者:  編輯:蔡少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