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化論』陶瓷密碼之原料⑦
更新時間:2024-05-07 10:44:07 內(nèi)容來源:蕭山進化
紋印千年·陶傾蕭然
蕭山是中國古陶瓷的發(fā)源地之一,與陶瓷鼻祖印紋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陶瓷文化,是進化鎮(zhèn)濃縮了蕭山文化中一些高光時刻的印證。民間流傳的“周朝天子八百年,個個山頭有窯煙”,就是進化鎮(zhèn)傳承陶窯文化的真實寫照。進化鎮(zhèn)全域共有古窯址20余處,其中茅灣里窯址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之一。
為了更好地講好進化文物故事,展現(xiàn)進化文博風采,進化鎮(zhèn)特推出“紋化論”系列推文,以展示印紋硬陶、原始瓷及古越文化為基底,帶你置身陶瓷文化的時空長廊,走進印紋陶,聆聽土與火之歌。
陶瓷密碼之原料
從一塊平平無奇的黏土
到一件精美實用的陶瓷品,
道道復雜的工序之間
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陶瓷密碼,
其中關鍵的第一道便是原料。
為適應陶瓷生產(chǎn)需要,古窯址一般建于依山傍水之處。依山而建方便就地取材,茂密的山林,豐盛的柴草都是陶器燒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燃料。除此之外,山上還藏著最重要的陶瓷原料——胎土。
制作陶器的原料有可塑性原料(黏土)和瘠性原料(羼和料),以黏土為主。黏土加水成為泥料,泥料的可塑性是坯體能否成型的基礎,因此選擇可塑性較強的黏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印紋硬陶的燒制溫度在1100℃以上,比之其它陶器的燒制溫度更高,商代早期遺址及晚期殷墟都已出土硬陶,所用原料是瓷石或高硅質(zhì)黏土,耐火度比之一般陶器會更高一些。
原始瓷的燒制溫度在1200℃左右,和早期陶胎相比,印紋硬陶和原始瓷胎的熔劑含量明顯減少,使得它們能夠承受更高的燒制溫度,也為后期成熟瓷器的出現(xiàn)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在李文杰先生所著《中國古代制陶工藝研究》一書中提到,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制作陶胎所用黏土有普通易熔黏土、高鎂質(zhì)易熔黏土、高鋁質(zhì)耐火黏土、高硅質(zhì)黏土或瓷石四個類型。其中只有高鋁質(zhì)耐火黏土是后世用于制作瓷胎的原料。
從早期陶器到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再到后世的瓷器,僅僅是原料的選擇卻也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探索才得以成熟?!芭淞险{(diào)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彪m只是一件尋常用品,卻也傾注著千百年來無數(shù)精雕細琢的勞工心血,值得我們一一解密。
作者: 編輯:蔡少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