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昨日開館,河上板龍喜添新家!
時間:2024-06-13 14:07:36 來源:蕭山八千年
感受非遺之美,守護文化之根。6月11日,蕭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正式開館?,F(xiàn)場,“錢塘潮涌”蕭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也正式開展,配套開展非遺動態(tài)展示等多種形式的體驗、展示活動。
館內分為匠心之形、節(jié)歲之意、故園之音、衣冠之道、時代之遇五大篇章,從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美術,到民俗、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戲劇、曲藝、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醫(yī)藥以及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囊括蕭山區(qū)域內多項極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河上板龍喜獲專屬展示位。
河上板龍是龍燈勝會的主角。
“又有龍燈又有會,還有馬燈來湊對。”在民間流傳的這一古老諺語,說的就是河上的龍燈勝會。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向一條“涇河老龍”祈雨,老龍悲憫人間大旱三年,私自行雨,讓黎民百姓渡過一劫,但自己被天庭斬成數(shù)段。百姓感激緬懷老龍,家家戶戶用板凳扎燈,祭起板凳龍。南宋時期,龍燈習俗隨著遷都傳到了江南,在河上生根發(fā)芽。
代代傳承,歷久彌新,河上龍燈勝會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登上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世界級舞臺。
河上龍燈勝會的獨特之處
河上龍燈勝會的獨特之處便是:我們的龍不是翱翔起舞的,而是“端坐”在板凳上,并由一截截龍段連接而成,龍段最長可達120段,需數(shù)百人共同參與。舞龍時,隊伍需在引領者手上“龍珠”的指揮下,合著鑼鼓節(jié)奏不斷變換表演陣勢。
板龍的制作也極具特色,整條板龍分“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各自成燈,相互連接,都是在燈板上用竹篾扎殼,彩紙裱糊,吉祥物裝飾而成。最抓人眼球的是高高聳起的龍頭,高達兩米左右,50多公斤重,上面綴滿五顏六色的亮片,十分生動。它與龍尾分別安置在長2米、寬0.8米的木板上,還有栩栩如生的12生肖彩燈,到了晚上,都會閃閃發(fā)光。
河上龍燈勝會的環(huán)節(jié)有哪些
河上龍燈勝會包括開光典禮、出燈、鬧元宵、化燈四個過程。
開光大典一般在正月初五舉行,先從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匯合的三江口取來開光圣水,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毛筆蘸上圣水涂在板龍的眼珠上,為板龍點睛。
正月十三為“起燈日”,把裝點好的龍頭從舞臺上抬下來,接上龍身和龍尾即可出燈。出燈時,百余人齊上陣,抬著板龍從祠堂出來,鑼鼓伴奏,“高照”在前,“寶馬”隨行,場面十分熱鬧。
正月十五是舞龍的高潮,鬧元宵活動包括村民自發(fā)組織的腰鼓隊、紅綢舞登場亮相,也有大旗“高照”獻技,“寶馬”、生肖燈表演等精彩內容。最激動人心的在于舞板龍,板龍舞有多種變幻莫測的陣勢,“元寶抽心”“柴爿扣”“反柴爿扣”“跑馬陣”等,時快時慢,時而繞圈,時而反轉,讓人目不暇接。
正月十七龍燈活動結束,稱為“化燈日”,這天要將龍身火化,象征老龍上天,保佑河上人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河上龍燈勝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之處在哪?
河上龍燈勝會的民俗活動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蕭山規(guī)模氣勢宏大、延續(xù)時間最長的一項民俗活動。
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河上板龍無論從制作,還是到最后的精彩呈現(xiàn),都已形成獨特風格。它融合了“寶馬”“高照”等民間藝術元素,集板龍制作技藝、竹馬制作技藝、舞龍表演技藝、春節(jié)鬧元宵習俗、春節(jié)祈福傳統(tǒng)等于一體,集中展示了蕭山民間手工技藝的精華,在我們當?shù)赜兄鴱V泛的群眾基礎和深遠的文化感召力與影響力,除了地方文化史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對于弘揚地方傳統(tǒng)文化也具有積極意義。
感受非遺之美,守護文化之根
想要一睹板龍的魅力,你可以來這里
地址:蕭山區(qū)市心中路958號
蕭山區(qū)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二樓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
(周一閉館,節(jié)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