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教育網 >  頭條新聞 > 

陳向紅:從教30年,她愿做學生的“造夢師”

[ 頭條新聞 ]    
2024
05-31
15:03

蕭山區(qū)江南初級中學的校園,實在像萬花筒一般:校門口的石壁上,有著校長親手謄寫的詩歌《相信未來》;操場一隅,一方江南味十足的小花園里,不僅有曲水流觴,更有白鵝和兔子做伴;教室樓梯的石階上,刻著唐詩宋詞,就連廊道的天花板都寫上了學生的夢想……

這些妙趣盈盈的創(chuàng)意正是出自校長陳向紅和可愛的江南人之手。從事教育工作30年,從農村到城鎮(zhèn)再到省城,從一線語文教師到省特級教師再到學校“掌舵人”,陳向紅的心里總憋著一股勁:“我從18歲就開始教書育人,如果最終都不明白什么是教育,那我的職業(yè)生涯就枉費了?!?/p>

一位鐘情“夢想”的初中校長

“怎么好玩怎么來”是陳向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她在江南初中做得最多的事情。

2022年,陳向紅來到江南初中擔任校長。在此之前,陳向紅曾在民辦學校任過職,也在不少公辦學校做過管理工作。是照搬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還是另辟蹊徑?這個困惑一直縈繞在陳向紅的心間,直到她決定要大膽地做一場“夢”:“我要造一所有愛的、充滿詩意且浪漫的學校?!痹陉愊蚣t的設想里,親近自然的學習環(huán)境能給學生帶來松弛、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這樣的心態(tài)能幫助他們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和壓力”。

目標雖定,但現(xiàn)實“骨感”。面對經費有限這一難題,陳向紅發(fā)動全校師生一起動手,共同破解難題:砌磚塊、造土灶、圍竹籬,學校農場建起來了;挖渠道、壘石塊、涂泥墻,荷花池也有了。師生們還自發(fā)從山上或老家挖來了映山紅、紫藤羅、香榧、芍藥等植物,種植在學校的各個角落。

也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學生除了讀書,好像什么活都干了?!薄皩W生好像都在玩,這樣下去能行嗎?”面對質疑,陳向紅并不著急解釋。對于學習,她的底層邏輯很簡單:“當學生喜歡學校和老師時,自主學習就變成一件自然發(fā)生的事情。”

不僅自己“愛做夢”,陳向紅還鼓勵全校師生一起追夢。學校長廊的天花板上貼滿了師生們的夢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薄拔乙鲆粋€奧本海默式的全才。”“我要成為世界頂級槍械設計師,為國防事業(yè)作貢獻!”……

張紫涵是學??嵋麸L暴說唱社的團長。這個外表文弱的女學生,內心卻很有主意?!皩W校里喜歡說唱的學生不少,可就是沒有說唱社團?!睆堊虾瓫Q定“打頭陣”。于是,她將一張“請愿書”遞到了陳向紅面前。很快,“請愿”得到了校長的支持。說唱社開起來了,張紫涵也更忙了,可她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動力十足:“我不僅要把學習管好,還要把社團管好?!?/p>

“沒有夢想的學校肯定是沒有靈魂的。”在陳向紅看來,學校教育就應該鼓勵學生勇于打破自己,“學生會在向外探索、向內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究竟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以及如何為之努力”。

她的“魔力”,是能看見每一個學生

工作日的早上7:10,陳向紅雷打不動地開始巡樓。教學樓一共5層,有幾十間教室,陳向紅一間都不會落下?!皩W生目光是否聚焦,身體是否轉向老師,是否有做筆記”,這三條準則是她觀察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尺”。

采訪當天,陳向紅在巡樓時收到了一名班主任的求助:班里學生有矛盾,希望校長能安撫一下。接到求助后,陳向紅立馬應下,找學生談心,很快危機解除?!斑@么小的事情,你也管?”記者拋出這個問題,陳向紅笑了笑:“學生的事,無小事啊?!?/p>

在陳向紅的眼里,校長不是一個冰冷的行政身份,而是一個有著“魔力”的人,她愿意把這種“魔力”稱為“把每一個孩子放在心里”。一次,有個家長和她分享自家孩子連著幾天都很高興,原因僅僅是“校長抱了抱我”。

陳向紅愿意把這種重視情感連接的底色歸功于自幼的生活,“小時候雖然窮,但我的父母從來不吝嗇對子女的愛”。在陳向紅的記憶中,母親每天很早起床,會“像過年一樣”準備好早餐,而父親干完農活后無論多累,都會采些野果回家,“紅色的果子插滿他整個斗笠,遠遠地就能看見頭頂上紅艷艷的一片”。

童年時期豐厚的人情滋養(yǎng)了陳向紅。長大后,她把這份豐厚的愛意又投射到更多的學生身上。

去年夏天,陳向紅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帶學生去戈壁徒步?!斑@名學生因為父母工作忙的關系,在學習習慣上有偏差?!睘榱苏业郊m偏的“良方”,陳向紅邀請了學生家長同行。在同事眼中,陳向紅的這次“冒險”似乎是在“自討苦吃”,“學生安全、家長支持、突發(fā)事件等,這些都是未知數(shù)”。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天三夜的戈壁毅行不僅改善了親子關系,也終于觸動了學生的內心。目前,雖然該生在學習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是陳向紅和任課教師、家長始終沒有放棄,靜待花開。

讓學生感受愛并踐行愛是陳向紅的一直堅持的育人理念。在她看來,抵達愛的教育不需要“花把式”,只需要最樸素的行動。因此,“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沒有一個擁抱撫慰不了,沒有一次被看見治愈不了”成了學校關于愛最直白的闡述:教室門口專門設置零食柜,就是為了讓學生用美食排解負面情緒;每天清晨,教師們會用擁抱和擊掌迎接每一個學生;學校制度里只有加分,沒有扣分……

“心心念念,必有回響”。陳向紅總覺得,學校好比土壤,“當學生感受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愛時,他們也會相應地給予反饋和回報,以至于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學生“自由而熱烈地向陽生長”

沒有教材,不分年級,學生們擠在一間教室里,陳向紅的“聊天作文課”就這樣開始了。和傳統(tǒng)作文課截然不同的是,陳向紅的作文課最需要讓學生“勇敢地說”。

有一次,陳向紅趁著學生剛參加完新生體驗營的新鮮勁,讓大家講一講各自的經歷?!安幌胝f?!庇袑W生抵觸道?!澳悄銈兿胝f什么?”陳向紅接過話。一個男生說:“和寫作有關的故事。”“寫作和你們有什么故事?”陳向紅不解。男生繼續(xù)回答:“太多了,愛恨情仇,一言難盡?!?/p>

整個教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昂茫驼f這個。”陳向紅爽快地將原先的主題“丟”在一邊。主題雖然換了,但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交流中,陳向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有著被父母逼著寫作文的經歷,“有學生說著說著都哭了”。一節(jié)課下來,作文倒是沒寫,但學生們活靈活現(xiàn)的表達卻被陳向紅一一記下,甚至當場打出了“滿分”的成績。陳向紅的出發(fā)點很簡單,“我想告訴學生,寫作的第一步就是自由表達。不一定要文辭優(yōu)美,但一定要勇敢真實地表達”。

在傳統(tǒng)印象中,中學生的生活常常被精確到分秒,“效率”更是它的代名詞。對于這份緊迫感,陳向紅太熟悉了。她總想打破這種氛圍,開設聊天寫作課的初衷是貼近學生,也是她探索教育的另一種可能。一段時間下來,陳向紅發(fā)現(xiàn),相比之前學生作文中的“空洞無物”,“現(xiàn)在的作文會融入更多活色生香的生活體驗和真實的個人感受”。

有了第一次“放飛自我”的課堂,就會有更多次。在江南初中,每周四下午的“自由暢樂課”更是學校賦予學生的“特權”,學生不需要請假,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走出教室,在戶外散步、踢球、賽跑、蕩秋千……與此同時,學生們做起實驗來也很特別。如果不是有人提示,記者很難發(fā)現(xiàn)教學樓一樓的拐角處竟“藏”著一個實驗室。

七年級科學教師周小梅是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一次,她帶著學生利用校園里的無患子果實制作肥皂。由于實驗器材不夠,學生們就用生活用品代替。盡管過程“粗糙”,但最終還是完成了實驗。周小梅認為,實驗室的存在是為了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無論是實驗還是學習,都希望學生不要給自己設限”。

采訪結束時,陳向紅指了指校園一角,不禁感嘆:“學校的梔子花終于要開了?!被蛟S在她眼中,即將綻放的不僅僅是枝頭的欣欣向榮,更是學生們未來的模樣。“釋放天性,自由而熱烈地向陽生長?!边@也是陳向紅最希望看到的畫面。


來源:浙江教育報  

作者:記者 童抒雯  

編輯:陳燦華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